logo

微信

客户服务热线

86-0755-29195055

在线客服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钛合金

TA15钛合金

TA15钛合金的名义成分为Ti - 6 .5 Al - 2Zr - 1Mo - 1V,其主要的强化机制是通过α稳定元素Al的固溶强化,加入中性元素Zrβ稳定元素MoV以改善工艺性能。该合金的Al当量为6 . 58%Mo当量为2 . 46%,属于高Al当量的近α型钛合金。因此,它既具有α型钛合金良好的热强性和可焊接性,又具有 ( α β ) 型钛合金的工艺塑性。 材料的性能由其组织决定,而微观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加工工艺。因此,研究TA15钛合金的热变形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。研究人员将重点研究不同锻造工艺条件下TA15钛合金试制棒材的组织与性能,以便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丰富这方面的研究内容。

 

 

合金

牌号

 

名义

化学成分

化学成分含量,%

主要成分

杂质,不大于

Ti

Al

Sn

Mo

V

Mn

Zr

Si

Nd

Fe

C

N

H

O

其他元素

单一

总和

TA14

Ti-2.3Al-11Sn-5Zr

-1Mo-0.2Si

2.0~2.5

10.5

~11.5

0.8~1.2

 

 

4.0~6.0

0.10~0.50

 

0.20

0.08

0.05

0.0125

0.20

0.10

0.30

 

TA15钛合金采用真空自耗电极电弧熔炼三次,获得直径为 750 mm的成品铸锭,采用三种锻造工艺进行棒材试生产。工艺A:坯料锻件在相区高温下拉拔三次,成品锻件在相区低温下拉拔三次,最后倒圆成条。工艺B:开坯锻造与工艺a相同,终锻的第一次加热是在相区的低温下镦拔,然后在相变温度附近的两相区进行三次加热拉拔,最后圆整成棒材。工艺C:先将坯料锻件在相区高温下拉拔一次,然后在相同温度下镦拔两次;锻造成品在相区低温下拉伸一次,然后在两相区低温下拉伸三次,最后圆整成棒材。锻造后,所有棒材经空冷,800退火1小时,然后横向取样,加工成国家标准样品,进行组织和性能测试。测试结果如下:

 

1不同锻造工艺条件下棒材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:从工艺A到工艺C,棒材的塑性指数不断提高,而强度指数先升高后降低;总的来说,工艺C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。

 

2A工序棒材锻造温度高,变形不足,使整个截面晶粒粗大,显微组织均匀性差,原始晶界未完全破碎,导致A工序棒材力学性能特别是塑性差,B工序的力学性能优于A工序,C工序的开坯锻造在区域进行了两次大变形的镦拔, 并且精锻进一步降低了温度,保证了两相区有一定的变形,使棒材组织完全、充分破碎,组织细小,是典型的双态组织特征。 因此,工艺C中棒材的综合性能最好。

 

3从室温拉伸断口可以看出,从工艺A到工艺C,棒材断口的韧窝逐渐增大,深度也随之增加。材料的可塑性越好,酒窝越大越深。从断裂特征可以看出,工艺C的棒材具有良好的塑性。